
1969年,國防計劃署建立了作為軍用實驗網絡的阿帕網。阿帕網設計的目的是,用一個網絡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指揮控制系統連接起來。這樣,當網絡中一部分計算機因為戰爭等特殊原因而遭到破壞時,網絡的其它部分仍能正常工作。實際上,阿帕網建立初期只有4臺主機能夠互相對話。2年以后,就有19個節點、30個網站聯了起來。又過了2年,也就是1973年,阿帕網上的節點又增加了一倍,達到了40個。
同埃尼克一開始受到冷落一樣,在阿帕網建成以后的一段漫長時間里,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網絡并沒有引起人們多大興趣。但是,作為軍隊可靠網絡通信實驗的一部分,阿帕網與美國許多承接軍方資助的研究項目的大學緊密聯接,為了也能像其它大學一樣獲得軍方的項目資金,越來越多的大學紛紛加盟阿帕網,這就使阿帕網變得非常擁擠,而且管理起來也日益困難。因此,阿帕網被分成了兩部分,軍事網絡與以民用為主的阿帕網,兩者之間用一個叫IP(網絡協議)的技術協議聯接起來。由于網絡協議在設計上允許成千上萬的網絡進入它,并且規定網絡內的每一臺計算機原則上都與其它任何一臺計算機具有同樣的能力,即網上的任何計算機之間都可以進行交流。因此,使阿帕網得到極大發展。另外,阿帕網的一個關鍵思想就是用一種新的方法把不同的局域網和廣域網聯接起來,成為互聯網絡,這就是互聯網的由來。
后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決定利用阿帕網為全國的科學研究機構提供網絡化信息服務,但由于種種技術和政治上原因,利用阿帕網的計劃沒有成功。于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1985年建立了自已的NSF網,NSF網由骨干網、中級網和校園網三層網絡組成,而且還建立了一批地區網絡把每個地區的用戶聯接起來。到1986年,隨著很多商業部門從使用阿帕網轉移到使用NSF網,NSF網取代阿帕網成為互聯網的主干網。美國國防部在199()年正式宜布取消阿帕網。至此,運行了20年的阿帕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